近日,我院风湿科收治了一位62岁的老年男性患者,腰背部僵硬疼痛10余年,活动受限,弯腰指地费力,未曾规范化治疗,感症状逐渐加重,怀疑自己是不是得了强直性脊柱炎这个病,遂来我院就诊。
入院后,查体阳性体征:患者腰背部强直,胸椎及腰椎有压痛,活动受限,枕墙距5厘米,指地距30厘米。综合检验检查、影像学检查结果,并经过风湿免疫科内部深入讨论,与骨科及放射影像中心充分沟通后,该患者被确诊为弥漫性特发性骨肥厚(DISH)。
近年来,强直性脊柱炎已逐渐被人们熟知,在临床上有一类常与之混淆,也容易被归为退行性骨关节病的疾病——弥漫性特发性骨肥厚,随着老年化的发展和代谢综合征的发生,其患病率将会持续上升,那什么是弥漫性特发性骨肥厚?
弥漫性特发性骨肥厚主要累及脊柱,特征是大量而表浅的不规则椎体前和侧缘骨质增生相互间融合形成椎体前广泛肥厚骨块,常见于中老年男性。
诊断标准:
1.连续4个或4个以上椎体前外侧钙化或骨化,伴或不伴椎体之间的局限性爪状骨赘;
2.受累部位椎间盘保持高度相对完整,且缺少退行性椎间盘改变的X线表现,包括真空现象和椎体缘硬化;
3.无椎间小关节的骨性强直和骶髂关节侵蚀、硬化或融合。
鉴别诊断:
1.实验室指标,ASHLA-B27(+),ESR/CRP升高,DISH多无异常;
2.影像学尤为重要:DISH主要累及胸椎(最为好发)、颈椎和腰椎,晚期才会累及骶髂关节,表现为前纵韧带的钙化,椎体前侧方通常可出现连续的波浪形的骨化,跨越椎间隙形成骨桥。CT典型表现为流动性骨化,椎体前外侧骨质增生及椎体前纵韧带钙化形成方条状或山丘形骨化影。而AS晚期脊柱受累的特征表现为方形椎改变,脊柱呈“竹节样”,椎间韧带骨化融合在X线上呈“匕首征”。“竹节样”脊柱是晚期强直性脊柱炎(AS)的特征性表现,但少数DISH患者也可出现此类改变,造成误诊、漏诊。
治疗:
弥漫性特发性骨肥厚的治疗原则与骨关节炎相类似,旨在减轻症状,减少对关节功能带来的限制和延缓疾病的进展。一般宜采用非手术治疗,包括活动调整、物理治疗、非甾类抗炎药抗炎、镇痛等。然而,当弥漫性特发性骨肥厚导致骨折、腰椎椎管狭窄、神经功能缺损等严重并发症时,则需考虑进行减压及相应节段稳定等手术治疗。(王冬雪)